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书育人 >> 思政教育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

0710103001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 □选修课)

□学科平台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自主课程

学分

3

实践学分

0.5

总学时数

48

实践学时

8

实验学时

0

周学时数

34

其他学时

0

先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考试

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试卷成绩占60%

大纲执笔人

薛孚

大纲审定人

刘满福

一、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增强“四个自信”,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课程目标1.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对应第18,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12.1

课程目标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应第18,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12.1

课程目标3.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第14,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12.1

课程目标4.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第18,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12.1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

支撑强度

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

1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

8-1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18

H

2

12 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指标点12.1

12-1能够认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终身学习的要求,能针对个人职业发展,自主学习,与时俱进。

18

M

3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

8-1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14

M

4

12 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指标点12.1

12-1能够认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终身学习的要求,能针对个人职业发展,自主学习,与时俱进。

18

H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章导论(支撑课程目标第12)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1.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教学难点:怎样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支撑课程目标第123)

2.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2.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理解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和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3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支撑课程目标第234)

3.1实践与认识

3.2真理与价值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要求学生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具备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科学的实践观、能动的反映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教学难点:科学实践观、能动的反映论、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

4.1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4.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

5.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5.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了解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具备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原始积累、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教学难点:价值规律及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6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

6.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6.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6.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7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

7.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7.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7.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教学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8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

8.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8.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学重点: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实践环节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摘抄。

主要布置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对经典作家原著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感受经典作家的睿智与通达,实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也培养学生读原著的习惯和能力。由教师指定经典著作书目,学生任选其一进行阅读,并按照要求摘抄3段文字,共2000字左右。第2教学周——8教学周布置。

实践环节2: 社会调查与参观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社会调查参观,让同学们亲身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师根据每个学期具体情况并结合国家、社会的最新形式灵活安排社会调查、参观或者安排其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需要上交调查报告或者观后感或其他实践教学活动作品。一般在第4教学周——12教学周布置此项任务。

四、学时分配表

思政融入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导论

理想信念教育

2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

8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白衣战士”新冠肺炎疫情逆行者

4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6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

4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

2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理想信念教育“四个自信”

2








32


16






48

五、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本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基于课程视频资料的自学和课后作业。 授课过程应能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开展研讨活动。由教师提供研讨问题,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准备,此后进行课上研讨,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法教学: 使用CAI 课件、播放视频,理论教学与案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学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混合式教学: 基于超星学习通泛雅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部分线下线下混合式教学,部分内容让同学自学。

启发式教学: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六、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

评定方式:百分制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指标点)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及占比(%)

成绩

课堂提问

作业测评

平时测试

实验报告

课程报告

课程论文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总比

()

课程目标1

(指标8.112.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物质的概念及重大意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实践、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价值规律及作用、剩余价值、垄断、经济全球化

5


5





40

50

课程目标2

(指标8.112.1

世界统一于物质、认识的本质,真理与价值;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


5




10

20

课程目标3

(指标8.112.1

简答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5





5

15

课程目标4

(指标8.112.1

材料分析题: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察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5




5

15

合计

10

10

10

10




60

100

考核评价标准及依据

以期末考试试卷的评分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为例,见下表,其中评价标准决定评分标准,依据评价标准制定的详细评分标准见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基本要求

题型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情况

得分

100分)

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辩证思维方法。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单选题(40%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术语、分类、特点、方法认识清晰,准确

15-2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分类、特点,认识、方法较为清晰,准确

10-14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术语、分类、特点,认识、方法基本清晰,准确

6-9

不能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0-5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对题目所述知识点的正确性能做出明确的选择。

课程目标123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多选题(20%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掌握扎实,概念清晰,知识全面,认识准确。

9-1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概念较清晰,知识较全面,认识正确。

7-8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概念基本清晰,知识不够全面,认识基本正确。

5-6

不能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0-4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题目所述知识点的正确性能做出准确的叙述。

课程目标1234

毕业要求指标点12.1

简答(20%

知识掌握扎实,思路清晰,论述全面,表达通顺。

9-10

知识掌握较扎实,思路基本清晰,能抓住论述要点,表达较通顺。

7-8

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路欠清晰,论述不全面,表达较通顺。

5-6

无答题思路,论述无条理。

0-4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能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1234

毕业要求指标点12.1

材料与分析(20%

对所述材料的理论理解深刻,思路清晰、运用方法正确,能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准确解决问题。

9-10

对所述材料的理论基本理解,思路较清晰,运用方法正确,能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基本解决问题。

7-8

对所述材料的理论有一定的理解,运用方法基本正确,能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5-6

对所述材料的理论不理解,运用方法基本不正确,不能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0-4

七、课程资源

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月出版。

参考书目:

1. 杨耕、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2.叶敦平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章晖丽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年。

4.毛钢、陈恕祥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其他学习资源

1.沈阳化工大学泛雅超星学习平台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3.毛泽东: 《实践论》, 《毛泽东选集》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八、有关说明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无

是否双语教学:无

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无

实践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

1.实践环节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并计入平时考核;

2.社会调查参观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听从任课老师的统一安排,遵守纪律,不得擅自行动;

3.集体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较多,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全程参加,保证学生的安全。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无

 

 

上一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

 公告通知
 时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