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书育人 >> 思政教育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代码

0710093001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

本科各专业

课程类别

R通识教育课程(R必修课 选修课)

□学科平台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自主课程

学分

3

实践学分

0.5

总学时数

48

实践学时

8

实验学时

0

周学时数

3或4

其他学时

0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期末机考 + 平时考核 = 期末总成绩

期末机考占比50%;平时成绩占比50%

大纲执笔人

郭苗苗

大纲审定人

王智莉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思想道德法律的相关知识和素养,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课程目标1. 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理论,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宪法等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具有爱国情怀

(对应第12、3、5、6,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6.1;8.2

课程目标2.能够综合运用人生价值、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对应第15、6,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6.1;8.2

课程目标3. 能够运用所学的三观理论和法律知识,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实际相结合,进而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应第14、5、6,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6.1;8.2

课程目标4. 具备合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应第6,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6.1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指标点3.4、6.1、8.2,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

支撑强度

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

1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材料化学相关产品生产、开发中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4:

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35、6

M

2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化学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

6-1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了解材料化学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25、6

M

3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化学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2: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材料化学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45

H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支撑课程目标第1)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相关内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点明确当代大学生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名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点明确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点。

1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支撑课程目标第12、3)

1.1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2 正确的人生观

1.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要求:通过对人生观及其所包含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相关理论的学习,了解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明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正确人生观的基本要求,确立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学会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的人生观,在此基础上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人生观的基本要求,确立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理论。

2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支撑课程目标第1)

2.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2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2.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实践环节1: 结合本章内容学习,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博物馆实地参观,学生掌握馆藏信息和所学内容的关联性,能提炼出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并用文字准确表述。

教学要求:通过对理想信念基本理论及如何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相关内容的学习,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及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并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掌握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方法;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解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掌握实现理想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支撑课程目标第1)

3.1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3.2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3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和爱国主义及时代要求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理解新形势下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掌握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明确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4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支撑课程目标第3)

4.1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4.3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要求: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明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并身体力行。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5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支撑课程目标第12、3)

5.1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5.2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5.3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实践环节2: 结合本章所学理论知识,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主题展开调研,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公民基本道德准则等具体内容,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理解并掌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并能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明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学会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引领道德风尚。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

6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支撑课程目标第1、2、3、4)

6.1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6.2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6.3 维护宪法权威

6.4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学要求:通过对法律基本理论、宪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的学习,掌握法律的一般含义;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形成、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做到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内容,做到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明确法治思维的内涵,做到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学时分配表

     

思政融入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4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


4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具有爱国情怀,做忠诚的爱国者

6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坚定价值观自信

2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8


4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8







 


40


8





 


48

本课程分别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周3学时,总学时48;第二学期周4学时,总学时48;两个学期课内学时都是40,实践学时8

 

五、实验(上机)项目

无实验(上机)环节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本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基于课程视频资料的自学和课后作业。 授课过程应能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

研讨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开展研讨活动。由教师提供研讨问题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准备此后进行课上研讨从而提高学时的团队协作能力。

混合式教学基于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教学过程中穿插线下线下混合式教学部分内容以及具体应用让同学自学。

启发式教学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习。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考试形式:闭卷

评定方式: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指标点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及占比(%)

成绩

课堂提问

作业测评

平时测试

实验报告

课程报告

课程论文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总比

(%)

课程目标1

(指标3.4;6.1;8.2

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理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内涵;发扬中国革命道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宪法的地位和原则等。

5


5



5


20

35

课程目标2

(指标3.4;6.1;8.2

人生价值的评价;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等。


5

5



10


15

35

课程目标3

(指标3.4;6.1;8.2

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等。

5


5





10

20

课程目标4

(指标3.4;6.1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培养法治思维等。

 

 


5






5

10

合计

10

10

15



15


50

100

考核评价标准及依据

期末考试试卷的评分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为例,见下表,其中评价标准决定评分标准,依据评价标准制定的详细评分标准见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基本要求

题型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情况

得分

100分)

了解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掌握基本理论要点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指标点3.4

单选20%)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认识清晰,准确

15-20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认识较为清晰,准确

10-14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认识一般清晰较为准确

6-9

不能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0-5

掌握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对题目所述知识点的正确性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指标点3.4

多选20%)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扎实,概念清晰,知识全面,认识正确

15-20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概念较清晰,知识较全面,认识正确。

10-14

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概念基本清晰,知识不够全面,认识基本正确。

6-9

不能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0-5

掌握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衍生概念。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指标点3.4

名词

15%)

熟练掌握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衍生概念。

13-15

较为熟练掌握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衍生概念。

9-12

一般掌握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爱国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衍生概念。

4-8

不能掌握相关概念。

0-3

应用爱国主义、法律思维和宪法权威的相关理论解决具体问题;运用道德的相关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指标点6.1

简答(30%)

知识掌握扎实,思路清晰,论述全面,表达通顺。

24-30

知识掌握较扎实,思路基本清晰,能抓住论述要点,表达较通顺。

16-23

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路欠清晰,论述不全面,表达较通顺。

9-15

无答题思路,论述无条理。

0-8

运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和道德等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指标点8.2

论述15%)

对所述问题的原理理解深刻,能结合所学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阐述得当。

13-15

对所述问题的原理理解深刻,能结合所学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思路较为清晰,观点明确,阐述比较得当。

9-12

对所述问题的原理理解深刻,能结合所学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思路清晰程度一般观念明确,阐述适当。

4-8

不能明确理解和阐述相关问题。

0-3

八、课程资源

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著.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参考书目:1. 刘书林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高校教材编委会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年。

其他学习资源:无

 

、有关说明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按照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发布的课前、课后自学内容进行。

是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

实践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按照课程安排的时间节点和统一要求执行实践环节方案,由任课教师负责任务发布、指导实施、成果汇总、期末总结和成绩录入。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上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

 公告通知
 时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