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程代码 |
0710053001 |
开课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适用专业 |
本科各专业 |
课程类别 |
R通识教育课程(R必修课□选修课) □学科平台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自主课程 |
学分 |
3 |
实践学分 |
0.5 |
总学时数 |
48 |
实践学时 |
8 |
实验学时 |
0 |
周学时数 |
3或4 |
其他学时 |
0 |
先修课程 |
无 |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
平时成绩占40%:包括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实践作业等。 结课考试占60%:课程闭卷考试。 |
大纲执笔人 |
张敬军 |
大纲审定人 |
刘满福 |
一、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让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终极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同时为今后学习其他深层次的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课程目标1. 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以致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应第1-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
课程目标2.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对应第1-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
课程目标3.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对应第1-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
课程目标4. 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应第1-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
课程目标5.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同时为今后学习其他深层次的理论课程打下基础。(对应第1-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指标点8.1,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 |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容 |
教学内容 |
支撑强度 |
指标点 |
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 |
1 |
1. 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以致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指标点8.1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第1-10章 |
H |
2 |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
指标点8.1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第1-10章 |
H |
3 |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
指标点8.1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第1-10章 |
H |
4 |
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指标点8.1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第1-10章 |
H |
5 |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同时为今后学习其他深层次的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
指标点8.1 |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第1-10章 |
H |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1.1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1.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3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1.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国内国际局势,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掌握在与帝国主义斗争中中国人民思想上的新变化;
2.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理解并掌握西方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造成的后果与影响;
3.了解中国人民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重大意义;
4.了解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和救亡图存理论。
教学重点:西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教学难点:西方列强侵略给近代中国以及中国人带来的新变化。
第2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2.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教学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起因与过程,理解并掌握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纲领及失败原因;
2.了解洋务运动兴办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
3.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及维新举措,理解戊戌维新运动中出现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掌握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及教训。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自身和国家的生存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客观评价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3.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3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教学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前与辛亥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以及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情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掌握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2.了解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经过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质,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了解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的过程,理解孙中山领导历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掌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掌握三民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终结。
第4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4.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要求: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经过,理解新文化运动为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大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了解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第一批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早期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必要条件,掌握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历史意义,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坚持发扬“红船精神”;
3.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对工农运动的发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理解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国共合作的必要性,掌握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前期的胜利。
教学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伟大意义;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中共在反帝反封建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5.2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要求:1.了解土地革命战争的艰难历程,理解并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了解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和红军的战略战术,理解并掌握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以及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以及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6.1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6.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6.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6.4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1.了解日本残暴的殖民统治,理解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掌握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2.了解中国人民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理解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了解并掌握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4.了解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理解共产党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掌握人民战争的路线,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理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掌握中共七大的内容、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游击战的战略作用,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过程。
第7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7.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7.2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教学要求:1.了解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理解国共重庆谈判,掌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2.了解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过程,理解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以及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掌握土地改革和发动农民的重要性;
3.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政治主张,理解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掌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过程;
4.了解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原因,理解《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重要意义,掌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国共重庆谈判和解放区土地改革;政协成立和《共同纲领》
教学难点:第三条道路及其失败
第8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8.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8.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8.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8.4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8.5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教学要求: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过程及重要意义;
2.了解中国走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条件及其必然性,理解与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体内容以及一化三改的重要意义;
3.了解对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重要性,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的伟大意义。
4.了解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的主要进展,理解、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取得良好开端的重要意义;
5.了解“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相关影响,理解与掌握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必须吸取的教训。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严重挫折和深刻教训。
第9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9.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9.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9.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9.4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要求: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3.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新突破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4.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十大进展。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十大进展。
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撑课程目标第1-5条)
10.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0.2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0.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教学要求:1.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理解并掌握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2.了解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3.了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及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的美好前景,理解并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实现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第二个百年”宏伟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
实践环节1: 观看历史资料影像并写出观后感。
主要安排学生观看历史资料影像。通过历史资料影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的认识,直观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以及文字概括能力,并按照要求写1000字左右观后感。第3教学周——第9教学周布置。
实践环节2: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让同学们亲身了解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加深对国史国情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师根据每个学期具体情况并结合国家、社会的最新形式灵活安排参观或者其他形式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需要上交参观感想或其他实践教学活动作品。一般在第5教学周——第13教学周布置此项任务。
四、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
思政融入点 |
讲课时数 |
实验时数 |
实践学时 |
上机时数 |
自学时数 |
习题课 |
讨论时数 |
导言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
本章教学内容 |
4 |
|
|
|
|
|
|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本章教学内容 |
2 |
|
|
|
|
|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本章教学内容 |
2 |
|
2 |
|
|
|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
本章教学内容 |
4 |
|
2 |
|
1 |
|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本章教学内容 |
4 |
|
3 |
|
|
|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本章教学内容 |
4 |
|
3 |
|
1 |
|
|
第七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
本章教学内容 |
2 |
|
3 |
|
|
|
|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本章教学内容 |
4 |
|
3 |
|
1 |
|
|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
本章教学内容 |
2 |
|
|
|
1 |
|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本章教学内容 |
4 |
|
|
|
1 |
|
|
合 计 |
|
32 |
|
16 |
|
5 |
|
|
总 计 |
|
48 |
五、实验(上机)项目
无实验(上机)环节
六、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本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基于课程视频资料的自学和课后作业。 授课过程应能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
2.研讨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开展研讨活动。由教师提供研讨问题,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准备,此后进行课上研讨,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混合式教学: 特定情况下,基于“慕课”平台,教学过程中穿插部分线下线下混合式教学,部分内容同学自学。
4.启发式教学: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习。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
评定方式:百分制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指标点) |
考核内容 |
考核形式及占比(%) |
成绩 |
课堂提问 |
作业测评 |
平时测试 |
实践报告 |
课程报告 |
课程论文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
总比 (%) |
课程目标1 (指标8.1) |
第一章——第十章 |
|
|
|
|
|
|
|
|
|
课程目标2 (指标8.1) |
第一章——第十章 |
|
|
|
|
|
|
|
|
|
课程目标3 (指标8.1) |
第一章——第十章 |
|
|
|
|
|
|
|
|
|
课程目标4 (指标8.1) |
第一章——第十章 |
|
|
|
|
|
|
|
|
|
课程目标5 (指标8.1) |
第一章——第十章 |
|
|
|
|
|
|
|
|
|
合计 |
10 |
10 |
|
20 |
|
|
|
60 |
100 |
考核评价标准及依据
基本要求 |
题型 |
评价标准 |
知识掌握情况 |
得分 (100分) |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时间、人物 课程目标1-5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
选择(30%) |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时间、人物掌握清晰,准确 |
21-30 |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时间、人物掌握较为清晰,准确 |
11-20 |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时间、人物掌握基本清晰,准确 |
6-10 |
不能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
0-5 |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影响 课程目标1-5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
材料分析(30%) |
知识掌握扎实,思路清晰,论述全面,表达通顺。 |
21-30 |
知识掌握较扎实,思路基本清晰,能抓住论述要点,表达较通顺。 |
11-20 |
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路欠清晰,论述不全面,表达较通顺。 |
6-10 |
无答题思路,论述无条理。 |
0-5 |
根据所给题目论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课程目标1-5 毕业要求指标点8.1 |
论述(40%) |
对所述问题理解深刻,思路清晰,过程完整,语言表述准确。 |
31-40 |
对所述问题基本理解,思路较清晰,过程基本完整,语言表述基本准确。 |
21-30 |
对所述问题有一定的理解,思路基本清晰,过程不够完整,语言表述欠准确。 |
11-20 |
对所述问题不理解,思路不够清晰,过程不完整,语言表述混乱。 |
0-10 |
八、课程资源
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参考书目: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其他学习资源:无
九、有关说明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教材第四、六、八、九、十章,要求学生课下阅读熟悉上述各章内容。
是否双语教学: 否
实践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授课教师的安排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不得脱离实践环节自行活动。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无